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近段時間以來,玉屏自治縣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愈發濃厚的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氛圍,讓文明之光照亮城市、文明風尚浸潤人心。
公園廣場人潮涌動,市民怡然自得;基礎設施提檔升級,面貌煥然一新;隨處可見志愿紅,溫情服務暖人心……從目之所及到心之所感,文明創建滿侗鄉的景象已成為舞陽河畔最亮麗的風景。
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城市顏值
基礎配套設施弱、環境臟亂差、安全隱患多、管理服務機制不健全……
作為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老舊小區經歷了城市發展過程中諸多“成長的煩惱”,建設干凈整潔、設施完善、和諧共享的宜居小區成為老舊小區居民的迫切需求。
2021年以來,玉屏自治縣大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對老舊小區進行整體功能和環境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走進皂角坪街道紫氣山社區紫林小區,一條干凈的柏油路環繞著規劃整齊的停車場,新修的健身廣場上,孩子們嬉戲打鬧。小區里,三三兩兩的居民有說有笑,不停討論著小區如今的樣貌。
“與之前比起來,我們小區的環境簡直是煥然一新?!闭勂鹱约倚^的變化,在這里住了10多年的朱玉香露出一臉笑容,“就是因為有了全新的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我們才會笑得這么開心?!?/p>
據介紹,修建于2005年的紫林小區與很多老舊小區一樣,存在樓道老舊、基礎設施破損、環境臟亂差、雨污不分流等問題,成為困擾小區居民的“煩心事”,小區居民有強烈的改造訴求。
通過前期實打實的摸底調查,玉屏在小區的功能完善、空間挖潛和服務提升上下功夫,不僅注重道路硬化、停車位改造,更注重水電改造、天然氣入戶、充電樁分類等細節,讓小區實現整體升級。
76歲的朱玉香已經在紫林小區住了18個年頭,親眼見證了小區的完美蛻變。她感觸最深的是:以前小區里隨處都能看到垃圾,汽車、電瓶車亂停亂放,電線、管網存在安全隱患,經過老舊小區改造后,這些現在都看不到了,住著很舒心。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家門口的“關鍵小事”,也是城市發展中的“民生大事”。改造期間,玉屏對所有納入改造小區的水泥路、樓梯過道、雨污分流等進行了改造或提升,推進小區水、電、路、管、網等基礎設施老化問題解決,還增設停車位等公共服務設施,切實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
2022年,玉屏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3個,背街小巷改造14條,社區綜合整治520戶,共完成供水、污水、燃氣管網改造32.56公里,惠及居民2399戶。
城市精細管理回應群眾期盼
6月29日,走在玉屏城區的街頭,抬頭遠山如黛,近看樹木蔥蘢,人們三五成群在公園散步、健身,一幅城在景中駐、人在畫中游的美麗畫卷在舞陽河畔徐徐展開。
近年來,玉屏自治縣以“繡花功夫”持續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通過網格化管理、個性化服務、精細化保障,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品質生活之城,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早上起來健身,晚上和家人在濕地公園里邊散散步,空氣新鮮,是養老的好地方?!奔易】等A小區的市民姚先生對近幾年城內公園和綠化建設深有感觸。
玉屏以山地丘陵為主,舞陽河穿城而過,玉屏自治縣委、縣政府堅持依山就勢、借勢造景,塑造“山、水、綠、文”城市特色,以綠為底,實施全域綠化戰略。相繼建成屏山公園、舞陽河濕地公園、南門省級坡森林公園等休閑好去處,讓周邊居民感受到更多綠色福利,實現城園共融。
“創建文明城市,既要面子,更要里子?!庇衿磷灾慰h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縣聚焦現代化品質生活之城建設和人民群眾所期所盼,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緊盯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度持續提升,文明素養持續提高,城市品牌不斷擦亮。
連日來,玉屏通過開展“玉見最美”系列活動,打造一批高標準、高質量的標桿點位;通過文明城市創建宣傳,使創建理念和舉措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營造出“全縣動員、全民參與”活躍氛圍;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機制建設,壓實責任,確保創城工作質量和水平從基礎上、根本上得到全面提升。
農貿市場是一座城市最具煙火氣的地方,與家家戶戶的“菜籃子”息息相關,農貿市場的提檔升級,不僅提升了居民購物的“體驗感”,更為文明城市創建營造了“精致感”。
民以食為天,拎好“菜籃子”,才能過上好日子。今年以來,玉屏持續深化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和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堅持統籌兼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突出重點的原則,以設施改造為基礎、以便民惠民為根本、以提檔升級為目標,使農貿市場“顏值”與“內涵”雙提質,市民購物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
走進康華智慧農貿市場,干凈的地板、寬敞明亮的過道、琳瑯滿目的攤位、雙展示屏上滾動播放蔬菜的最新定價,功能分區處放置有多個公平秤、智慧電子秤,給人感覺更像在逛超市。
從市場內銷售的品類看,包含了蔬菜、水果、干果、豆制品、醬菜、主食廚房、熟食、各種調料等。此外,海鮮、豬、牛、羊、雞肉、雞蛋等,也都有多種選擇。
“以前的農貿市場非常老舊,沒有固定攤位,商販都是隨地擺攤,占道經營嚴重,衛生狀況更別說了……”談及過去的農貿市場,買了5公斤牛肉的市民姚恒頗有感觸。
城市管理是城市發展的永恒主題,已成為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展現城市軟實力的重要內容。
目前,玉屏正全力構建“大城管”格局,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真正實現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其中,啟動實施的網格化包保責任制、智慧停車位、地攤經濟臨時勸導點、斑馬線文明志愿者,主要圍繞城市秩序治理、環境衛生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文明素養提升等方面,助力打造城市現代化品質生活,努力讓群眾生活更美好、更舒心、更便利。
15分鐘生活圈讓幸福近在咫尺
“充電樁、休閑椅……真沒想到還有這么多設備設施供大家使用?!比涨?,玉屏自治縣平溪街道康華社區居民彭麗芬興奮地說:“15分鐘生活圈讓幸福近在咫尺,生活也越來越便利?!?/p>
近年來,玉屏聚焦居民日?!耙?、食、住、行”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把公共服務與居民需求擰成“一股繩”,加快建設15分鐘便民生活圈,為居民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讓居民“近”享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的15分鐘生活圈,旨在以步行15分鐘的較為舒適的日常出行距離為尺度,充分完善教育、文化、醫療、養老、休閑和就業創業等居民的基本服務功能。
以家為圓心,在“15分鐘”步行半徑內點亮生活中的“小確幸”,玉屏一方面聚焦居民對生活品質提升的迫切需求,優先發展老年康護、運動健身等業態,先后建設了老年活動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在建)等場所;另一方面還經常組織文藝、健康醫療等方面的志愿服務隊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讓群眾的幸福感在家門口悄然升級。
“附近超市、學校、醫院,在15分鐘生活圈示意圖上都有標注,特別方便老人出行?!笨等A社區的60歲老漢胡友貴笑著說,15分鐘不是簡單的數字,它已成為衡量生活便捷度和幸福感的標尺。
口袋公園、便民小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餐飲店、社區政務服務……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成形,15分鐘便民生活圈不僅成為居民樂享幸福生活的“甜甜圈”,也成為加快繁榮社區商業,促進消費的重要引擎。
目前,玉屏已規劃設置了84個15分鐘生活圈,每個“生活圈”都包含了便民服務中心、學校、銀行金融網點、公交站點、醫療服務機構、購物超市、休閑廣場等公共服務場所,為群眾日常出行及外來游客游玩,提供了極大便利,有效提升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葛永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