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以突出思想、文明、宣傳、教育、文化等為引導,扎實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突出思想引導,匯聚強大合力。該縣以服務群眾、凝聚群眾、引導群眾為出發點,不斷增進廣大群眾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廣泛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宣講活動,用好“理論宣傳二人講”等創新形式。上半年來,該縣各鄉鎮(街道)、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以“鄉村夜話龍門陣”、紅色巡講員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多形式開展理論宣講600余場次。
突出典型引導,凝聚精神偉力。該縣以大力弘揚孝老愛親、勤儉持家、勤勞致富、誠實守信、鄰里互助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著力點,以“身邊好人”推薦活動為契機,廣泛開展“身邊好人”評選活動,在山歌沿河APP、沿河文明網等平臺開設先進典型宣傳專欄,對在鄉村振興一線涌現出的事跡突出、群眾公認、影響廣泛的先進典型進行集中宣傳,并對歷屆“中國好人”“貴州省道德模范”及2022年度“貴州好人”“銅仁好人”18人進行了走訪慰問。上半年來,共推薦“身邊好人”9人、“新時代的貴州人”2人、“銅仁市第六屆道德模范”8人、“新時代好少年”5人、“文明好少年”30人,其中榮獲銅仁“身邊好人”3人、“新時代好少年”3人、“文明好少年”28人。同時還開展“賡續幸福家·我是好家風傳承人”等主題教育3場次。
突出文明引導,激發內生動力。該縣深入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破除陳規陋習,傳播文明理念,培育文明風尚。上半年來,該縣利用春節、清明節等傳統節日組織各鄉鎮(街道)開展“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新風”“鄉風文明院壩協商”等宣傳活動,認真宣傳“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重要意義,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群眾講解遵守“村規民約”的意義,引導廣大群眾進一步破除陳規陋習,摒棄不良風氣。同時還大力宣傳勤儉節約、厚養薄葬的先進事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引導群眾樹立正確觀念,不盲目攀比、不大操大辦,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
突出宣傳引導,提升綜合實力。該縣統籌整合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精神文明建設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室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建立縣、鄉、村三級志愿服務隊伍,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上半年來,該縣充分利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勞動節等開展“我們的節日”“2023年畫廊烏江‘6+1’系列文化活動”“我們的村晚”等活動,開展送春聯、普法宣傳、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應急廣播“村村響”、全民閱讀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4000余場次。
突出正向引導,展示鄉村魅力。該縣按照《貴州省文明村測評體系》《貴州省文明鄉(鎮)測評體系》要求,常態化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活動,以“文明在行動·滿意在沿河”活動、“清潔家園”為抓手,持續深入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活動,將全縣農村普遍建成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生活方式更加文明、鄉風民風更加醇厚、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的美麗鄉村。上半年來,各鄉鎮(街道)、村(社區)共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志愿服務活動1500余場次。各鄉鎮(街道)還組織開展“禁毒防詐”“行人禁止進入高速”“金融知識進社區”等宣傳活動,切實加強安全教育引導,建設鄉村社會良好環境。
突出教育引導,增強致富能力。該縣加強農民科學教育和技術培訓,招募農技專家、科普人才、文藝人才、種植養殖能手等志愿者,向農民傳授實用生產技術、種植養殖技能,幫助群眾實現增產增收和提高致富能力。上半年來,各鄉鎮(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農業服務中心,積極組織農技志愿服務隊開展“送技入園”等志愿服務活動??h直各單位聯合職業培訓學校舉辦美容美發技能、家政服務技能、人工增雨防雹作業人員安全技能、古茶采摘技能等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0余場次,拓寬了創業就業渠道,為該縣提供更多技能型人才。同時,該縣還利用春節假期舉行“春風送真情·援助暖民心”春風行動暨東西部勞務專場招聘會等活動,帶動就業5000人以上。
突出文化引導,增添助推活力。該縣以推動實現文化育民、文化勵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為抓手,加強公共文化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廣泛開展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文化活動。上半年來,該縣利用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攜手祈愿富強”放河燈、“強國復興有我·建設書香沿河”、第四屆“沿河杯”職工籃球賽、“畫廊烏江”非遺展演大賽以及2023年銅仁市“我們的節日·端午”新時代文明實踐市級集中示范活動暨沿河自治縣第七屆賽龍舟活動等群眾性主題實踐活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敖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