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米,女,漢族,1991年7月生,松桃苗族自治縣寨英鎮舉賢村人。
張江米與丈夫王小軍在2013年結婚,其公公在2016年檢查出患了癌癥,而婆婆患有精神疾病,公婆家里還有一個年僅12歲的小叔子。張江米和丈夫育有兩個小孩,公婆患病后一大家子的重擔落在了張江米和王小軍身上。王小軍在村里擔任村干部,張江米與丈夫約定,丈夫工作掙錢,張江米則留在家中照顧親人。村里微薄的工資使丈夫的收入勉強僅夠承擔家庭的開銷,但張江米不但沒有任何怨言,反而支持丈夫做好村干部工作。為了減輕丈夫工作時的思想壓力,張江米把家收拾的井井有條,她積極樂觀,樂于助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的高貴品質,深得家人認可,也得到鄰里一致好評。
公公檢查出患有咽喉癌后,張江米與丈夫帶公公前往各大醫院就診。公公住院期間,張江米帶著小孩住在醫院照顧公公,由于病情影響,公公需要清淡飲食,張江米就自己帶著餐具,每天早上熬粥燉湯,細致地照顧公公的飲食起居。丈夫王小軍因為工作原因,不能時常在醫院照顧患病的父親,對此張江米也從未有半分怨言。在醫院確認公公為癌癥晚期后,張江米將老人帶回家精心照顧和陪伴老人。為給老人一個舒適安逸的晚年,她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日復一日的細致照料著老人的飲食、穿衣、洗漱、喂藥,直到老人離世。
2018年公公去世后,小叔子王錢只有14歲,也需要人照顧。公公患病治療已經掏空了家底,而張江米自己也有兩個孩子需要撫養,但是張江米還是毫不猶豫地和丈夫承擔起供養小叔子的責任,每年湊錢給還在上學的王錢交學費和生活費。張江米甚至扮演起了母親的角色,不僅在王錢上學時不定期電話問候,還在他假期回家后換著花樣為他做好吃的,像母親般為他洗衣做飯,讓王錢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雖然張江米自己也正處在花一般的年紀,但她從未想過為自己和孩子添置新衣,經常節省家庭開銷,給王錢購買新衣服。十年如一日,夫妻二人努力給王錢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從未讓他因為錢而擔心,目前已堅持供養王錢上了大學。
張江米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她勇挑家庭重擔,努力守護親人周全,呵護幼弟成長,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感人的真情。(肖霞 涂云霄 胡麗莎/制作)